
中新网丹江口10月17日电(记者 李吉 任思雨 李媛 高可欣)“问饭馆在哪里,牧童指杏花村。”诗人笔下的杏花村,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们着迷。
近日,“行走江河看中国”主题活动采访调研组来到杏花村,亲身体验丹江口大白河流域水土治理成效,体验“杏福村”的幸福生活。
杏花村一景。记者 李吉 摄
水地共治,筑牢“幸福”基础
丹江口市大白河小水位于丹江口市北部、丹江口水库周围。涉及席家店镇席家店村、兴村、庄子沟村、李家湾村、小富岭村5个行政村。小水总土地面积5791.23公顷。主要供水系统为大白河。
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,大白河小流域不断开展沙漠、坡地治理。通过改坡为梯田、配套小型水利水保设施,将原来的“水、土、肥”“三地”转变为保水、保土、保肥的“三地”。村集体实行“土地流转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整合土地资源,优化经营主体,不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,增加农民收入,同时有利于生态保护和产业可持续发展。
杏花村依托大白河洁净小水体生态保护中水土综合治理成果,努力发展杏子、猕猴桃、烟草三大支柱产业。目前拥有杏林4000多公顷、猕猴桃1500公顷、烟草350公顷。全村集体经济收入36万元,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.4万元。
走进杏花村,白墙黑瓦的和谐比例,道路两旁的猕猴桃摊,清澈的河流流淌,营造出一派祥和的景象。
村民在“幸福小井”洗菜。记者 李吉 摄
在村里,我们发现了一口“幸福小井”,许多村民正在井里有说有笑,洗着菜。据席家店镇党委副书记李国喜介绍,以前村里人有到河边洗菜、洗衣服的习惯。为了防止污水和腐殖质污染河水,村里专门建造了这种类型的小井。洗菜水在此沉淀,进入污水管网集中处理。 “我们村里有四口这样的小井,都位于人们聚集的地方,最大限度地舒适和造福人民。”他说。
在污水管理方面,此前旱厕和散养动物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。到2022年,杏花村260多个旱厕将全部改为水冲厕。农民生活污水全部纳入污水集中管网,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。经过几年的治理,全村实现了污水直接零排放。
李国喜还向记者指出了不远处的“破损垃圾沤制池”。他介绍,该村学习推广沙渠经验,实行入户分类。采取分组清扫、村庄征收、城镇迁移等模式,并采用定点管理,鼓励农民实行“十二四”分离办法。为农户发放“灰绿”垃圾桶80个,保洁人员4人,垃圾清运车2辆,全村垃圾分类回收率达到80%。
水更清了,环境更好了,村民的笑容更多了。
兴化村猕猴桃种植基地。记者 李吉 摄
产业扎根,游子归乡绘新图
在一处名为“杏源”的家庭农场附近,采访团遇到了刚从猕猴桃地里出来、浑身是泥的当地实业大亨袁敬。采访中我们了解到,袁静就是在这个村子里出生长大的。大学毕业后他也外出打工,但家乡的美景和风情仍然吸引着他。 2015年,袁静听说武汉植物园种植了猕猴桃。它有基础,有技术,还有来自上面的大量支持。他积极寻找机会,一路学习、试验,在家乡种植了约70至80公顷的猕猴桃。
袁景在他的猕猴桃果园里。记者 李吉 摄
从此,袁景的修炼之路越走越宽,建立了家庭农场。除了六种猕猴桃外,他还种植桃子、杏子等水果。他一公顷土地的收入可达数千元。 “我们不用担心销量,除了批发零售,我们还有精选、电商,我也能靠货流过日子。”谈及对未来的希望,袁晶表示,希望祖国越来越好,也希望自己的电商事业更上一层楼。
诗中的兴化村是迷人的。步行至丹江口杏花村那天,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“幸福在哪里”的答案。这个答案写在从“三跑区”变成“三保区”的梯田上,写在清澈潺潺的大白河上,写在致富实业家袁景和每一个村民充满希望的笑脸上。一座充满诗意的村庄,用当代人的智慧和汗水,在中原大地上闪烁着现实的光芒。 (超过)
国学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有何内在联系?
中新网评论:没有干扰“野孩子”事件的调查吗?
文化旅游卷新编《黄河大合唱》:文明与生态的协奏曲
黄金价格上涨,金条可以流动吗?您需要了解的本次购买规则 →
婴幼儿食品膨胀国家标准发布:灭菌率应不低于99.9%
乌镇戏剧节25个中外空缺迎“年”
去那吧!这座城市如何为红色文化带来新的活力?
准备剧本、上演视频……网警公布打击网络谣言常见案例
陈奕迅的焦虑症
探访中国“人造太阳”:聚变能源研发
基因检测可以预测未来的疾病吗?
健身仰戈很受欢迎。它包含什么科学隔垫?
真正的营养还是智商税? 30种鸡蛋的“开蛋测试”来了
95万买个“学术”?警惕“校帽”沦为商品
业主私自挖掘地下室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,该承担什么责任?
新增黄金资源量突破40吨!我国发现大型金矿
秋天是光子嫩肤的黄金季节吗?不信!火灾事故频发
国家长裤预警地图有出现了。十多个省份急需长裤保护身体。